渴望生活

开启不同于前人的艺术,启发后人的艺术,这就是梵高作品的伟大之处。

梵高.温森特励志成为一名福音传教士,由于他并未完成传教士的学业,于是屈就到博里那日的矿区传教.他感受到了博里那日煤矿工人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朴实,然而在一次矿井坍塌事故中,矿产公司的残忍,福音教会的傲慢偏执和不作为,让他开始质疑上帝的存在,上帝放弃了这些朴实和卑微的旷工.他也因此失去了成为传教士的资格,失去了上帝,失去了自己.

他明白了有些上帝的话,不过是孩子气的借口和托词,是一个吓坏了的孤独的人在寒冷,漫长的黑夜中,由于绝望而散布编造的谎言.没有什么上帝,事情就是这么简单.压根就没有上帝,只有混乱–悲惨的,痛苦的,残忍的,莫名其妙的,无止无休的混乱.

吃土豆的人,1885
吃土豆的人

梵高在上帝退场后,终于投入了绘画的怀抱.他并没有绘画的基础,虽然他的画比例失调,但他的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…… 梵高过于迷恋绘画,显然他周围的人都无法理解,’有谁会盯着一颗树,顶着一头烈日,画一天的画呢’.在他穷困潦倒的一生里全靠他的弟弟提奥资助过活.在经常饿着肚子,发着烧,身无分文的情况下,梵高完成一副又一副的作品,他对绘画的热爱是狂热的,犹如他对爱情的渴望那样,虽然他的爱情总是不顺的.

人的行为,非常像画画.整个透视关系随着眼睛的变化而变化,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被绘画的对象,而是正在看它的人.

塞纳河上的桥,1886
塞纳河上的桥

梵高早期在荷兰自学绘画,最后到了巴黎–这座艺术的天堂,他才受到了艺术的召唤,他的艺术形态开始形成.在那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他的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,不同到差点让他放弃绘画生涯,梵高的画色彩强烈,色调明亮。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、跃动的笔触,则使他的麦田、柏树、星空等,有如火焰般升腾、颤动,震撼观者的心灵。在他的画上,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,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.

梵高觉得巴黎过于喧嚣于是独自一人来到了法国南方的城市’阿尔勒’,重新过上了贫困的,清苦的,但是纯粹的只有绘画的生活.

我在寻求,我在奋斗,我在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艺术之中.我不属于这儿。我是个农民画家,我要回到我的田野上去。我要找到一个太阳,它炽热得能把我心中除了绘画这种慾望以外的一切都烧光。

向日葵,1888
向日葵

在阿尔,他精神已经有些不正常了,他知道了,长时间观看事物,才能使他的思想更成熟,理解更深刻.他把他的朋友保尔高更也接到了一起住,于是两个精神病人开始了无止尽的争论.在绘画的领域,梵高是一座真正的火山,而高更则是满腔热血沸腾,即便是没有分歧的部分,他们的讨论也是惊心动魄的.

黄房子,1888
黄房子

我画太阳时,要画得让人们感觉到它以可怕的速度在旋转。它发射出力量无穷的光波和热波。我画麦田时,要人们感觉到谷粒中的原子在生长、爆裂。我画苹果时,要人们感觉到苹果中的液汁溅到皮肤上,果核中的种籽在往外钻向开花结果!

当我画一个在田里干活的农民的时候,我希望人们感觉到,农民就像庄稼那样正向下融会到土壤里面,而土壤也向上融会到农民身上.我希望人们感受到,太阳正注入到农民,土地,庄稼,犁和马的内部,恰如他们反过来又注入到太阳里面一样.当我开始感受到事件万物运动的这一普遍的节奏时,你才开始懂得了生活.只有这,才是主宰一切的上帝.

是的,梵高的上帝已经死了,他成为主宰自己生活的上帝,也是他绘画的源泉. 然而正是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与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,时时刻刻折磨着他的神经,’他是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,也是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’,最后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…随后,他被送入圣雷米的疗养院,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,他的内心更为纯净,他画了星空,绽放了他内心最纯净的颜色.

星空,1889

我想,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们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,去感受一下这个崇高的灵魂,感受一下它的孤独,感受一下我们拥有的幸福.

致敬梵高!

麦田里的乌鸦,1890